臺灣原住民族的精神傳統深植於泛靈論──一種認為無形眾靈影響自然與人類的世界觀。這信仰體系涵蓋神祇、祖靈、亡靈及其他超自然力量。
在這些傳統信仰中,薩滿與通靈是核心。許多族群中,有些人被視為人與靈界之間的中介,即薩滿。他們被相信能接收靈界訊息、執行治療儀式並解讀預兆。排灣文化(與北方魯凱、東岸卑南、布農、卑拉族相似)中,薩滿可為男性或女性。
儀式與慶典構築了原住民族社會生活,標誌收穫、季節變換、狩獵成果與戰爭勝利──反映一種深受文化、生計與領域衝突塑造的生活方式。因此,儀式與慶典在收穫、季節變化、狩獵成就與戰爭勝利等重大事件中扮演關鍵角色。
臺灣每一族群皆有其獨特儀式結構與文化規範。原住民的宗教器物極為稀少且難以保存。二戰後,隨著現代文明興起與耶穌會傳教士介入,許多神聖器物被棄置、隱藏、銷毀或轉化。與日常生活物件不同,它們難以倖存於戰後文化動盪中。本展中將帶您一窺排灣族薩滿使用的部分宗教器具。
這些占卜箱多出現於 20 世紀初;在此之前,族人使用鹿腹皮袋或藤編箱。制法為整塊木料中鑿空成方盒,前側以雕刻圖案裝飾。藝術價值在於雕工;上口覆以麻繩網,固定於藤制小環以便綁繩。這些箱體由男性雕刻、女性編網。有些卑南族使用木雕蓋代替網罩。箱內置小刀、檳榔、豬皮象徵整隻動物、相思樹葉與玻璃珠。
占卜小刀為分靈箱不可或缺之物,儀式中運用。不同刀型有特殊用途,如切檳榔、切肉、雕刻木料等。
祭祀器皿,如供桌,在博物館與部落文物市場極為罕見;由於其神聖性,長久以來不為外人所見。更重要的是,外來宗教(基督教與天主教)迅速傳入,許多儀式器物被棄用、棄置或銷毀。
在排灣族中主要供品器皿為帶把長方木盤。薩滿治療儀式時,野豬或鹿肉置於其上。此木盤於重大節慶與社群儀式中同樣使用。
排灣文化中,祖靈鍋具深厚精神意涵,常置於貴族家中石板牆開凿的壁龕內,為「排灣族三大聖物」之一(另兩為玻璃珠與神聖小刀)。
口傳中,排灣人的起源來自蛇與鍋的神聖結合,象徵生命、守護與延續。此類鍋僅貴族所有,是世代傳承的神聖遺物。它們不被使用於日常生活,而於重要儀式中使用,包括祖靈供奉、療癒儀式與五年一度的馬魯布克大祭。
有些神聖鍋永久封存,內含祖靈或守護力量;另一些放於家中祖靈壇上或陪葬,彰顯其在家庭與儀式中的神聖角色。
因其精神意涵,此類器物極少示人。隨著外來宗教入侵與傳統沒落,許多鍋被隱藏、毀壞或遺失。今日存世個案極為珍貴,蘊含排灣族物質與精神傳統。
依雕刻紋飾,鍋可分為陽性、陰性或雌雄同體類型。簡化而言,可依圓形小紋判定陰性,蛇紋為陽性,兩者兼具則為雌雄同體。手把或邊沿可見之刻意折斷處象徵婚後兒女離家,父母折下鍋片贈與孩子,以象徵精神連結的延續。
排灣族薩滿的神聖陶壺
排灣族薩滿使用的占卜壺通常體積較小,便於在儀式中攜帶。它們往往具有圓形底部,使其無法直立——這是一個刻意的設計,強調其神聖屬性而非實用功能。
薩滿利用這些神聖器皿來召喚神靈,因為排灣人相信壺是神靈居住的容器。在儀式中,它成為人與神之間溝通的靈性媒介。
此圆形木板用于五年祭的第一日黎明,由部落首领手持,于大武山呼唤至高神灵降世,方可正式开启祭典。此祈祷板雕有百步蛇纹,是研究排湾原始信仰的重要艺术品,也反映排湾人与百步蛇之间的深厚信仰关联。
真品銅刀極其罕見,据信可追溯至唐宋時期,或源自北越,但仍有爭議。此類刀分為貴族用與薩滿儀式用兩種,也象徵男性力量與權威。
已知與此柄相關者約十餘種。由於鐵刃易鏽,多已替換,因此重點在銅柄之象徵價值。
註:本文中「Paiwan」有時泛指三個相似族群:排灣、魯凱、卑南。
本展出自館藏精選 15 件目前可供出售文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