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排灣族社會中,古老而珍貴的玻璃珠被視為傳家寶或訂婚禮物,象徵貴族身份。這些珠子通常被小心地保存於古老的陶罐中。日常佩戴的珠串代表著酋長與貴族的社會地位。根據排灣族神話,珠子中蘊含的靈性可以保護家人。
與東南亞其他地區的珠子類似,排灣珠含鉛量高、不透明,外觀接近天然石頭。其圖案如斜線、直線及眼睛形狀,與族群間世代傳承的風格相符,因此其文化特徵更接近南太平洋文化而非漢族文化。
據信,大約兩千年前,排灣族祖先從東南亞遷徙至台灣時,便攜帶了這些傳家珠。17世紀荷蘭殖民時期,這些珠子也可能作為交易物品流入排灣文化。
到了1970年代初期,排灣工匠開始仿製古珠,並設計新款珠子,以滿足原住民與觀光市場的需求。根據傳說,排灣人相信這些珠子是來自天界的恩賜,擁有生命、性別與祝福,也具驅邪之力。
歷代排灣族領袖傳承了許多關於珠子的神話,例如象徵神聖盟約的「太陽珠」、作為訂婚禮物的「美麗貴族珠」、由孔雀王當作聘禮贈送的「孔雀珠」,以及常見的「新月珠」、「織女珠」、「土地神珠」與「四肢珠」。